有一種人來店裡,不是為了咖啡而來,而是為了本店的招牌吧檯手-德睿而來。德睿在本店的魅力,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家都很關心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還記得有次,有一名大學生,男生,揹著書包,他將門推開,往店裡眺望了好久,似乎在尋找誰。
我走過去輕問:「請問需要什麼嗎?」,
他回:「我在尋找我的最好朋友。」,
最好朋友? 誰? 當時我搞不太懂他的答案。
「Hey, What’s up? Brother!。」他興奮地走過去拍了一下德睿的肩膀,
也許是老朋友相聚吧! 我是這樣想的。有趣的是,當我拿了菜單在他面前,想問他要喝點什麼? 他似乎沒有撇上眼,繼續說著一口英文,就這樣持續了五分鐘,無論我問了什麼問題,他都不願意回答。但這溝通的困難就在德睿開口後改變了,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a cup of coffee?」德睿問他,好似德睿說了芝麻開門,
「Yeah, Sure, let’s get some coffee。」他居然願意回答了,
連我都好奇地問了一句:「hot or cold?」,
「hot, please」他終於發現了我,
這時我知道,問題不在於針對人,而是語言。
這是很有趣的。他的對話中夾帶了一些中文,一些英文,很少有一整段句子是英文的,但我佩服他的勇氣,想進步英文,的確就是要先從開口開始。也許他假裝聽不懂中文,可能是強迫自己進步的一種方法,德睿體貼的說中文,但他還是很堅持他的英文,於是畫面就成了,有位洋人只說中文,以及有位台灣人只說英文的有趣畫面。之後,他每次來都先點一杯黑咖啡,有時也不是很在意今天的咖啡是偏酸或是偏苦,先去找德睿練點英文對話後,直到最後要離開前才快速地將那杯咖啡喝完。
某次,他又來訪,但剛好德睿因外務不在店內,即使我故意的用英文與他交談,最後他還是失望地離開店裡。
有時候,每個人想點杯咖啡的原因都不同,
有時候,喝什麼樣的咖啡都可以,
因為點杯咖啡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吧檯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