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aily Coffee News的嚴選文章,其中有一篇特別指出日曬方法對於未來咖啡市場會有著極重要的影響,讀完之後坎塔塔團隊覺得滿有趣的,決定來將這篇文章翻譯給更多咖啡朋友們知道。
原文翻譯如下:
六年前, 詹姆斯·奧夫曼(James Hoffmann) 針對日曬咖啡做出了一篇文章, 並寫下“你可以說這已經是好舊的辯論話題, 但不知原因地最近又開始激烈的辯論了起來”。
首先, 我在精品咖啡界裡還算是名初學者, 而且身為新手的我很驚訝地(且高興地)發現原來關於日曬方法有著一些辯論. 經過幾個月的研讀以及實驗日曬咖啡後,我決定加入這場激烈的辯論。
而我的立場是:
兩個原因解釋為什麼日曬方法將對於未來咖啡市場有著極重要的影響:
- 日曬咖啡比起其他水洗咖啡的方法有著更小的水足跡(water footprint).
- 日曬咖啡的口感真是棒極了.
坎塔塔科學小教室: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是指一個地區或是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内消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也就是水在生產及消費過程中踏過的腳印。
什麼是日曬法咖啡?
給這些與我一樣,對於日曬咖啡不太熟悉的朋友們,不需覺得害臊。事實上在過去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來稱呼(或是形容)日曬咖啡,好比: 半日曬處理法,蜜處理法,日曬法以及半水洗法等。而我發現部分專家其實也不太將這些字連貫使用,或是不斷地重複使用。總而言之,日曬法是將這些乾的果肉(有時是果皮)附著於咖啡上。相反地半水洗髮是採用水洗將這些咖啡果實去掉果皮,果肉以及果實黏液。
日曬咖啡比起水洗咖啡使用較少的水量
最令我驚訝娣是日曬咖啡只需要非常少許的水量就可以完成處理方法。反觀水洗法需要至少10公升的水才可以完成處理方法,甚至有時候需要更多的水。如果你同時擁有或是控制許多的農場,或是好幾公頃的土地,可想而知,這些水資源的變化(或是用量)可說是非常可觀的。
關於辯論
關於日曬咖啡有著許多的辯論,而且通常都找不到一個最合適的答案。水洗還是不採用水洗?日曬或是不採用日曬?當你更深入這些話題的同時,你也會跟著發覺到更多的灰色地帶。
傑夫瓦茲(Geoff Watts)曾經發表過一編很棒的部落格文章,但是原版的文章現在已經下架了,他的觀點是:日曬咖啡…可能不是我們應該要推廣的一種….。
而從我的觀點,這些關於水洗法的品質與半水洗法的觀點是有些前後矛盾的。傑夫瓦茲(Geoff Watts) 對於半水洗的需求量有點過於太過樂觀,且他讓這些咖啡農民處於一個有變化風險的市場裡。
這些都不是不錯的觀點,但是辯論還是存在的。當水資源短缺成為未來咖啡市場必須考量的一項重要的因素後,這場辯論會變得更清晰。
日曬法咖啡的風味是很棒的
在2015年的座談會中,法比歐波倫博士(Dr. Flavio Borem)提出了一個關於日曬咖啡的科學變化過程,以及正確地曝曬日曬咖啡將帶來極佳的咖啡口感。
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我有品嚐過這些極佳的日曬咖啡豆。而且我發現沒有很多杯測專家或是買家來分享這些品嚐經驗。以下為日曬咖啡的潛力以及豆性:
- 從萊恩安(Ryan Ahn)於Gastrograph部落格中提出的:日曬咖啡有著絕佳的平衡及和諧的類似水果調性,以及厚實的body! 非常特別的一杯咖啡,它有著很多細節以及細節與細節中的差別。
- 從肯尼大衛斯(Kenneth Davids)於Coffee Review中提出的: 類似於白蘭地的發酵味,帶著櫻桃以及黑巧克力口感,平靜地口感,是日曬咖啡獨特的限定版本。
- 從肯尼大衛斯(Kenneth Davids)於Coffee Review中提出的:豐富的乾靜且銳利的甜感,這的確是我們所期待日曬咖啡帶來的表現感,雖然強烈的巧克力感讓我有點懷疑這是不是是蜜處理法。
如果你當地的咖啡館沒有提供日曬咖啡的選擇,那代表你錯過了許多。
結論
就我所研讀的,我認為日曬咖啡確實是有市場的,且咖啡產業從烘焙業者到農民是應該要繼續栽植且建立一套系統來維持日曬咖啡法的。
坎塔塔咖啡結語:
日曬咖啡確實是備受爭議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認為日曬法並代表咖啡自然的風味,日曬法好似“加工”感。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更了解日曬咖啡,以及能用不同的角度了解日曬咖啡。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