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36年,鄂圖曼土耳其占領葉門,並將葉門做為將咖啡運輸回當時皇朝的主要港口。且這些咖啡,是由摩卡這個地區而命名,在當時,整個貿易分支不只運輸鄂圖曼土耳其,還另外分送到法國以及維也納。但又因咖啡是出口利益大宗,土耳其人可以全面戒備的盯著每一袋的咖啡生豆,以及全面控管所有的咖啡種子。那時,若私下帶種子出國可是犯下叛國罪!
不過,百密總有一疏,約在1600年,有位名為Baba_Budan的伊斯蘭朝聖者,將七顆咖啡種子裝進袋中,吞下肚裡,成功地將咖啡走私到南印度,開啟了咖啡傳向世界的一道重要的門。在1658年,當時有間荷蘭運輸公司,將咖啡種子運輸到錫蘭(Ceylon),並開始於當地種植咖啡樹。荷蘭人開始販賣咖啡,並開始向全世界賺咖啡財時,於1699年,他們把咖啡事業版圖從Malaber到Java! 進而取代土耳其的貿易版圖,成了世界第一之名的咖啡販賣國。

想不到吧! 咖啡當初是透過走私財開啟了世界貿易之旅,接下來咖啡會去哪裡呢? 我們將從維也納開始說起。維也納之戰(英文: Battle of Vienna 、土耳其文: 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發生於1683年9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與波蘭王國聯軍對圍困維也納兩個月的鄂圖曼帝國軍隊進行的一場解圍之戰。這場阻止土耳其軍隊攻入歐洲行動的戰役被視為奧斯曼帝國向外擴張的句點,三百年來,鄂圖曼帝國的擴張主義就在此停住了。 就當土耳其軍隊逃走之後,留下了兩萬五千多隻駱駝,而駱駝身上掛著許多一小包綠色的種子,當時維也納人以為那是給駱駝的種子,只有一名慧眼之人明白這些綠色種子的重要性,並在維也納開了第一間咖啡館,他就是歷史有名的間諜之一法蘭茲柯奇斯基(Franz Kolschitzky)。


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將故事拉到維也納,咖啡在維也納有了新的面貌,過濾了咖啡渣,加進了牛奶,加進了砂糖,稱為Kapuziner,期待我們下次見!